2018年,中國零售業(專題閱讀)風云變幻,傳統業態調整變革,新業態崛起,國外品牌不再風光……零售市場呈現出的是全新的“套路”。贏商網盤點中國零售業大事件(專題閱讀),回顧2018年中國零售業走過的路:百貨商超持續關店調整,百貨紛紛轉型購物中心;多家外資品牌中國市場遇阻徹底退出; 商超結盟AT巨頭,線上線下加速融合;新零售發展不及預期,明星餐廳關店潮、奢侈品轉而發力線上渠道,國際快時尚品牌式微;品牌收并購頻繁,中國品牌收購多家國際奢侈大牌;本土新式茶飲品牌集體海外開店;線上品牌走向線下……
1、百貨、商超持續關店調整
今年,百貨、商超持續關店調整。據贏商網統計,2018全年,永輝、步步高、華潤萬家、物美、大潤發、沃爾瑪、家樂福、卜蜂蓮花、永旺、百佳十大超市零售企業旗下的大賣場、精品超市、生鮮超市、社區超市、食品超市業態共開店超300家,比2017年增多16家,同比增長約4%。同時,關店44家,與去年同期持平。新店拓展平穩發展,關店調整繼續保持。另外,傳統商超開始發力社區型小超市。
百貨方面,今年先后有重慶百盛萬州店、廣州廣百太陽新天地店、沈陽新世界百貨中華路店、蘇州大洋百貨、深圳天虹君尚百貨中心店、廈門巴黎春天百貨嘉禾店、貴陽國晨百貨大西門店、重慶王府井百貨解放碑店……等一批百貨門店關閉,上海永安百貨、上海虹橋友誼商城進入停業調整。
商超通過快速開店與關店進行布局調整,百貨更多選擇關店退出,少數自有物業的百貨商場則轉型購物中心。
百盛重慶萬州店
2、外資品牌撤離中國
今年,多家外資品牌在中國接連失利,并宣布退出中國市場。包括美國梅西百貨、Nine West玖熙;英國TOPSHOP、NEW LOOK;韓國樂天瑪特、樂天瑪特、樂天百貨均在今年閉店退出中國市場。
12月,梅西百貨天貓旗艦店宣布即將關閉,該店于12月3日起停止接單。這意味著,梅西百貨將從中國市場全面撤退。
8月,美國Nine West玖熙關閉了天貓旗艦店以及北京的最后一家門店。此后將關閉中國內地、香港、臺灣等地全部門店。
12月,英國快時尚NEW LOOK官方微博宣布,近期內關閉位于中國的店鋪。這意味著NEW LOOK將正式退出中國市場。
11月1日,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宣布即將關閉天貓旗艦店,因未開設實體店,這意味著TOPSHOP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。
樂天瑪特今年全盤退出中國,原中國門店分別售予中國零售巨頭物美、利群集團。而樂天百貨12月也將關閉中國全部門店。
韓國易買得去年12月底已經將中國6家門店中的5家售予正大集團,剩下1家隨時可以拋售。實際上已經完成在華業務的撤出工作。
外資品牌不斷撤離中國市場的背后,水土不服是主因,中國零售模式快速變革迭代,外資品牌跟不上節奏只能被市場淘汰。
圖片來源:NEW LOOK官方平臺截圖
3、商超結盟AT巨頭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
隨著新零售的發展,線下零售商超加速聯姻“新零售巨頭”,借助線上巨頭的力量加速推進自身線上線下融合。目前商超“站隊”主要分騰訊系和阿里系兩派,其次還有與京東、蘇寧、多點Dmall合作的。今年上半年,騰訊系優勢相當明顯:
家樂福與永輝、騰訊簽訂初步的股權投資意向書;
步步高“牽手”騰訊、京東合作發展智慧零售;
華潤萬家與騰訊、京東、美團外賣達成合作;
沃爾瑪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,山姆會員商店上線京東到家;
天虹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;
利群股份與騰訊云簽訂智慧新零售O2O項目服務協議;
永輝、百佳、騰訊三方聯姻;
此外,大潤發與蘇寧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,步步高、人人樂、中百倉儲均與多點Dmall達成合作……
目前,銀泰、三江購物、百聯集團、聯華超市、新華都和高鑫零售已“站隊”阿里系,永輝、步步高、家樂福、華潤萬家、沃爾瑪、天虹、利群等則加入京騰系。
圖片來源:沃爾瑪媒體中心
4、新零售:發展欠佳,攜手地產商搶占地盤
新零售元年之后,2018年又迎來了一波開業潮。盒馬新開了80余家新店,超級物種新開40余店,京東7FRESH、蘇寧極物、小象生鮮、地球港均有多家新店布局。然而,這與年初各品牌幾百上千家門店的拓展計劃差距甚大。上半年被稱為新零售“黑馬”的地球港,全國5家門店在四季度全部停業,其他品牌除個別門店外,經營情況也不甚理想。
為了實現快速擴張計劃,新零售巨頭還選擇與地產商結盟。盒馬鮮生與新城控股達成戰略合作后,又一口氣簽了13家地產商——印力、新城 、恒大、碧桂園、融創、世茂、佳兆業、中海、復地、銀泰、合景泰富、居然之家、嘉豪商業。
京東7FRESH則與保利、大悅城、萬科、越秀、綠地等16家地產商進行項目落地合作簽約,并同步啟動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成都等城市開店進程,計劃未來3-5年將在全國范圍開設1000家門店。雖然如此,但目前盒馬、京東7FRESH與地產商的聯盟效應還未顯現。
一邊是忙著倒騰擴張,一邊是經營管理遭受考驗。盒馬下半年接連曝發食品問題、還有標簽門事件、廚房垃圾混放、招聘涉嫌地域歧視等事件,也給新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!急速擴張如何與品質管控平衡的問題愈發嚴重,值得深思。
圖片來源:贏商網
5、線上品牌集體走向線下開實體門店
當下,線上與線下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,無界融合成大勢所趨。隨著線上增速放緩,線上商家又“逐鹿”線下,甚至掀起了線上跨界線下實體零售的風潮。
今年以來,天貓國際、淘寶心選、妖精的口袋、網易考拉海購、愛奇藝、小紅書、日食記、一條、小紅書、十點讀書、YOHO時尚雜志、KIKS鞋報、網易嚴選、健身應用APP Keep等一眾知名線上平臺/品牌跨界線下,開啟實體門店。
線上平臺IP和粉絲是線下門店流量的最大支撐,線上平臺則是線下門店選品的精準指南,這是支撐線上平臺走向線下的最根本依靠。不過線下門店能否為線上高效導流,耗資巨大的線下門店,是否能平衡盈利的問題,還有待時間檢驗。
日食記門店圖 圖片來源:餐飲視覺研究室
6、中國本土新式茶飲品牌集體“出海”
中國新式茶飲“出海”潮持續,繼CoCo都可、快樂檸檬、日出茶太Chatime、R&B巡茶等一批茶飲品牌海外布局后,今年內地兩大爆紅品牌喜茶、奈雪の茶雙雙在新加坡開出海外首店,王老吉首家線下門店——涼茶博物館正式在紐約營業。
11月10日,喜茶海外首店在新加坡烏節路愛雍?烏節(IONOrchard)購物中心開業;除了ION Orchard店之外,喜茶已經開始著手籌備新加坡其他直營門店的開業。
12月8日,奈雪の茶海外首店在新加坡當地著名購物商城Vivo City開業。
11月19日,老吉海外的首家線下門店——涼茶博物館正式在紐約營業,該店結合了傳統博物館與時尚涼茶鋪兩種不同的業態,店內不僅有豐富的涼茶文化資料史料介紹、實物展示,還設有現泡涼茶鋪。據悉,王老吉計劃在全球建設56個這樣的博物館。
圖片來源:喜茶
7、品牌收并購頻繁:輕奢潮牌更集中
今年服飾品牌之間的收并購特別頻繁,包括高端奢侈大牌、輕奢潮牌、快時尚、戶外、體育運動等品牌,其中輕奢潮牌更為集中。從業務看,中國品牌收購國際品牌以拓展海外市場,海外品牌業績欠佳拋售……
臨近年底,香港商I.T集團宣布,以4.863億瑞典克朗,約合4.231億港元收入瑞典設計師品牌公司Acne Studios 約10.9%股份。
Michael Kors宣布以21.2億美元收購意大利奢侈品牌Versace(范思哲),集團將改名為Capri Holdings。
上海之禾時尚集團收購法國奢侈品牌Carven,作價420萬歐元。
山東如意今年先后完成多項品牌收購交易,包括以約7億美元價格收購瑞士奢侈品品牌Bally多數股權、以51.38%的股份控股利邦男裝,利邦把旗下三大品牌Kent & Curwen丶Cerruti 1881和Gieves & Hawkes 的特許經營權授予如意集團。
復星國際收購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品牌Jeanne Lanvin SAS(“Lanvin”)及奧地利絲襪品牌Wolford。
森馬今年以8.44億元收購歐洲中高端童裝企業Kidiliz集團、以 500萬美元收購美國華裔設計師Jason Wu(吳季剛)的母公司JWU,LLC.11%的股權,進軍中高端女裝市場。
拉夏貝爾全資孫公司擬出資3534萬歐元,間接收購法國女裝Naf Naf SAS的60%股權,收購完成后將100%持有該品牌。
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年內相繼拋售了德國運動品牌Puma、戶外運動品牌Volcom、設計師品牌Christopher Kane、設計師同名品牌Stella McCartney共4個品牌。
法國女裝品牌——艾格甩出售中國成衣業務,包括旗下三個成衣品牌WK、ES、E&Joy;歌力思拿下比利時設計師品牌Jean Paul Knot。
體育、戶外運動品牌方面,安踏體育46億歐元(約合360億元)收購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;匹克收購戶外運動品牌“奧索卡”;加拿大奢侈羽絨品牌Canada Goose斥資3250萬加元(約合1.7億人民幣)收購加拿大戶外鞋履公司Baffin。
圖片來源:Michael Kors官方微博
8、奢侈品牌發力線上渠道
隨著千禧一代的奢侈品消費比例越來越高,為了迎合他們的購物新方式,奢侈品開始發力線上渠道,如入駐第三方電商平臺、搭建自由電子商城等。
Dior、Chloe、Givenchy嘗試搭建微信商城,Dior在年底辭舊迎新之際還推出全新官網,首次在線上發售女裝成衣系列。
Gucci去年在中國官網開設在線購買服務后,今年再與全球潮流時尚電商OFashion迷橙合作,首次在中國打通第三方電商平臺與Gucci官網后臺;Ralph Lauren中國第一個品牌官方線上旗艦店上線;意大利高級珠寶品牌Buccellati宣布入駐京東旗下的奢侈品平臺TOPLIFE。
目前,TOPLIFE已迎來31個品牌入駐,天貓Luxury Pavilion有73個,寺庫更是有百余國際硬奢品牌。
圖片來源:Dior 官網截圖
9、國際快時尚品牌中國市場式微:開店量驟降
國際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日漸式微,2018年持續關店、業績集體下滑。
年內,“英國高街鼻祖”TOPSHOP宣布關閉天貓官方旗艦店,中國實體店計劃亦落空,英國快時尚品牌NEW Look宣布退出中國市場,美國快時尚Forever21多家門店關閉,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宣布延續關店計劃。
2018年,快時尚品牌開店量大幅下滑近五成,據贏商網統計,H&M、ZARA、UNIQLO、MJstyle、MUJI無印良品、NEW LOOK、UR、C&A、Forever 21、GAP在內的十大快時尚品牌在內地總計新開門店264家,僅2017年的56%。
多個快時尚品牌2018年業績增速大幅下滑,Zara上半年銷售額僅增長2%,為近三年來最差業績,Gap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減少0.5%至12.25億美元;Mango 2017財年銷售額同比下跌2.9%至21.9億歐元。H&M 2018上半年凈利潤卻同比大降33%至72.15億瑞典克朗,較去年同期為11%同比下降3.7%。
快時尚式微,一方面,購物中心不再把國際快時尚品牌當成“公主”來供著,另一方面,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,輕奢潮牌、設計師品牌、品牌集合店等開始崛起,加速分食市場份額。
圖片來源:ZARA微博
10、明星餐廳現關店潮
明星餐廳,在開業初期傍著明星的光環,人氣迅速火爆。當明星光環褪去,餐飲本質還在于出品。價格過高、出品欠佳的餐廳,都一一的被市場淘汰了。
2018年三月伊始,張嘉佳的“卷福”龍蝦公開關店清算,陳小春的“七爺”牛腩也在年后悄然撤場;
知名主持人孟非旗下的餐飲品牌“孟非的小面”蘇州店上半年關門,孟非的小面3年關閉了三分之一門店,目前在營門店僅剩6家;
由黃磊和孟非合開的“黃粱一孟”火鍋店2018年底宣布關閉;
由李冰冰、任泉、黃曉明等六位明星合開的火鍋店——熱辣壹號深圳皇庭廣場店關門;
周杰倫在深圳開的Mr.J Diner餐廳也已歇業;
韓寒的餐廳品牌“很高興遇見你”上海僅剩1家門店,還被上訴欠薪。
圖片來源:黃粱一孟火鍋微博
11、咖啡市場爭奪戰:星巴克、瑞幸、連咖啡上演“三國殺”
今年,咖啡市場戰火紛飛,星巴克與兩大互聯網咖啡品牌瑞幸咖啡、連咖啡上演了一場“三國殺”。首先,瑞幸咖啡成為最大的“攪局者”,瑞幸咖啡2018年1月1日正式啟動試營業,年內便瘋狂開出2000家店,增長速度令人咋舌,但代價也相當巨大,前9個月凈虧損8.57億元。期間還公開指責星巴克涉嫌壟斷行為,并訴以法律途徑,公然放言要在中國市場超越星巴克。
連咖啡在北上廣杭深五大城市開設多家大型實體咖啡館,加速線下擴張步伐。到2019年初,連咖啡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將陸續有一批形象店開業,普遍都在核心城市地標位置,門店數量在50至60家左右,其中占比較大的是華東地區。
愈演愈烈的咖啡市場爭奪戰,也在倒逼行業升級。星巴克終于開始發力線上渠道,而瑞幸咖啡、連咖啡則注重線下線上結合。
圖片來源:瑞幸咖啡微博
12、海底撈上市:國內首個大型餐企赴港IPO
9月26日,備受期待的國內火鍋餐飲龍頭海底撈(6862.HK)登陸港股上市,上市首日開盤價報18.8港元,較發行價大漲5.6%,股價最高漲至19.64港元/股,市值曾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。不過,當日盤中一路下探,一度下探至17.8港元/股,險些破發。
作為國內第一個大型餐飲企業赴港IPO,海底撈目前擁有及運營餐廳數量從2015年的112家增加至2017年末的320家,包括中國內地296家餐廳及24家位于臺灣地區、香港地區以及海外在新加坡、韓國、日本及美國的餐廳。
對于上市募集資金的具體投向,海底撈表示,上市募集資金后,海底撈計劃將募資的60%用于擴張,20%擬用于研發和實施新技術,15%擬用于還貸,5%作為一般營運資金使用。
圖片來源:海底撈
13、永輝超市:入股萬達商管、剝離永輝云創
12月4日晚,永輝超市一次性貼出了逾十份公告,其中包括以3.94億轉讓永輝云創20%股權予張軒寧;以35.31億受讓萬達商管1.5%股份;張軒松、張軒寧解除一致行動;實施輪值董事長制度。
據分析稱,永輝剝離永輝云創是因新零售業務板塊業績虧損,拖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大幅下滑,今年1-9月,永輝云創營業收入14.78億元,凈利潤虧損進一步增長至6.17億元。剝離之后,永輝將更加聚集傳統超市業務。
入股萬達,主要是看好萬達全國龐大的物業資源,將有助于永輝線下的戰略拓展。
圖片來源:網絡公開資料
14、物美:張文中出獄,物美加速度
2018年,物美迎來了巨大的轉變,各種動作頻頻,全面加速前行。
首先,物美創始人張文中5月31日被判無罪,出獄后重掌物美物。1月初,物美宣布“多點Dmall”為物美全渠道轉型新零售的主要途徑,隨后又以14.2億元將韓國超市樂天瑪特華北區域的21家門店打包買入,上半年新開門店量一度超越永輝。同時,年內大規模升級門店,大幅提升效率;攜手騰訊、多點Dmall加速推進數字化改造和新零售;收購北京鄰家便利店;發力小業態,推出社區超市品超市……在張文中的帶領下,物美正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。
物美創始人張文中 圖片來源:商業人物
15、Dolce &Gabbana涉嫌辱華事件 中國業務遭重創
11月中旬,意大利著名品牌Dolce &Gabbana因一段“起筷吃飯”的視頻引發了辱華事件,因后續公關處理不當事件持續發酵惡化。
事件發生后,阿里巴巴、京東、蘇寧、網易考拉、寺庫、唯品會、洋碼頭、小紅書等中國電商集體撤下DG產品。此后不久,全球最大奢侈品電商Yoox Net-a-Porter集團、美國高端時尚網站Farfetch也下架了DG產品。
據了解,中國是DG重要市場之一,辱華事件將給DG帶來慘重損失。同時,該品牌在國內線下門店也顯得門庭冷落。這是2018年最嚴重的一起品牌公關危機,對地域文化了解的疏忽、對市場消費者的不尊重、傲慢的處理態度,是Dolce &Gabbana辱華事件造成重大影響的致命原因,這將成為眾多國際大牌未來的前車之鑒。
圖片來源:網絡公開資料
總結:2018年的中國零售業市場,是一場新舊更替的大變革,市場規律在此得以充分體現,那就是優勝劣汰,適者生存!
來自:贏商網 周彩云